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务院[2020]30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教督[2021]1号)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学校《吉林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建暨“育人立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吉财大发[2022]80号)、《吉林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建暨“育人立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集中建设阶段工作方案》(吉财大发[2023]108号)落实落地,建立更加规范科学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自我约束和发展能力,特修订《吉林财经大学关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坚持学校办学定位,遵循“明德崇实”的校训精神,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强化质量保障主体意识,重视质量保障文化建设,突出质量保障动态监测,完善质量督导评估制度,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的质量保障长效机制,逐渐形成符合吉林财经大学特点的质量文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全面保障。
二、建设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目标,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根本,构建质量目标系统、质量标准系统、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过程管理系统、质量监控评价系统、信息反馈改进系统等六大系统,形成闭环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目标更加明确,要素更加完整,标准更加清晰,主体更加优化,监控更加精准,反馈更加及时,改进更加有效。进一步提升全局统筹、全员参与、全程规范、全面监控、全口径分析、全方位反馈、全领域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建设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设原则
(一)系统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坚持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从学校发展全局考虑,围绕建设目标,完善顶层设计,整体统筹推进;结合长中短期目标,按照主次轻重程度,科学分解目标任务,合理安排计划进度,分步实施改革。
(二)全面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坚持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指导,从本科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全部要素入手,全面开展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厘清真问题与假问题,根本问题与表面问题,短期问题、中期问题与长期问题,明确问题链,找准切入点,抓住“牛鼻子”,重点突破,起到以点带面,纲举目张的效果。
(三)立足现实与面向未来相结合
坚持以正确历史观为指导,充分挖掘、总结学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和成效,科学分析当前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与基础条件,清醒认识,客观面对;认真研究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和人才培养未来特点,着眼长远,科学预判,构建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四)统一要求与特色发展相结合
尊重学校教育基本特点,构建统一的、基本的质量标准与质量要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激发潜力、释放活力,构建更加符合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五)教学个性与教学规范相结合
充分尊重教学作为学术范畴应有的“个性”属性,切实赋予教师应有的教学自主权,激励改革创新,彰显个性教学;科学构建宽松灵活的学习机制和环境,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严格遵守教学有纪律、课堂有规范,厘清自由边界,规范教学行为,坚决抵制不良思想、不良知识、不良行为、不良风气进入课堂。
(六)激励导向与监控评价相结合
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改进和反馈调节作用;正确认识质量监控评价的功能意义,谨慎采用惩罚约束措施,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切实将监控、评价聚焦至质量改进和质量提升。
四、体系架构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及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分离的思路,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应体现“质量目标、质量标准、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监控评价、质量反馈改进”六方面核心要素,六个子系统形成了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螺旋上升的闭环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图1),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学校教学管理过程等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形成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保证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质量目标系统和质量标准系统是教学条件保障系统的管理依据,是教学过程管理系统的运行依据,是质量控制评价系统的监控与评价依据。教学条件保障系统支撑和保障教学过程管理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行。教学过程管理系统由培养方案管理、日常教学管理、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第二课堂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环节组成。质量控制评价系统分别从资源保障系统和教学过程管理系统采集信息,依据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传递给信息反馈改进系统。信息反馈改进系统分类梳理评价结果,按类别分别将质量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和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一)质量目标系统
质量目标系统的责任机构是学校教学委员会、教务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其主要功能是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教育、行业需求等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要求,聚焦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定位,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完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核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确定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体系。
(二)质量标准系统
质量标准系统责任机构是学校教学委员会、教务处、教学单位。其主要功能包括专业培养质量标准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两个方面。专业培养质量标准与毕业要求相一致,是对学生学习产出的基本要求,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明确、公开、可衡量的专业培养质量标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是专业培养质量标准的分解,专业培养质量标准中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应在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中充分体现。
(三)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组织保障系统的责任机构是学校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与各职能部门。其主要功能是分别从目标决策、总体协调、宣传教育、学生管理、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共同组成学校日常教学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的组织保障系统,并根据质量目标系统、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进行质量标准调整、增加教学投入。
制度保障系统的责任机构是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人事处、财务处、资产处等各职能部门。其主要功能是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经费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等,确保相关工作有章可循。
资源保障系统的责任机构是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资产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信息管理中心、计划财务处等。其主要功能是按照职责分工,分别从师资队伍、校内外教学场地和设施、教学基本建设、图书资源、课程资源、信息技术、教学经费投入等方面,保障教学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管理的规范化,体现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的办学理念,保证教学基础条件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教学过程管理系统
教学过程管理系统的责任机构是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其主要功能是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指导制定主要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条例、规定、规程等工作规范,形成与教育教学监控活动全过程相配套的制度文件,保障教育教学活动规范、有序、持续进行。
(五)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质量监控评价系统的责任机构是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其主要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专项检查、专业与学业预警、毕业及学位授予资格审查等环节,通过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效果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有效实施教学质量常态监控,针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反馈改进系统向运行主体反馈并督促改进。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完善课程评价、评教评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生源质量等评价体系,对学校教学状态数据以及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的合理性和达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反馈改进系统督促持续改进。
(六)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责任机构是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校团委等各相关部门和教学单位。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日常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估、师生座谈、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等多种渠道收集的教学信息,向质量目标系统、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教学条件保障系统反馈监控评价结果。建立持续改进制度,通过相关激励约束政策,督促改进目标、加强改进过程评价,并再次通过质量监控评价系统在教学过程管理过程中监评改进效果,持续反馈,从而开始新一轮质量监控评价闭环运行,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
五、运行机制
为保证人才培养过程的高质量,建立健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工作的良性运行,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构建学校、部门和教学单位三个维度的质量监控与保障运行机制。
(一)学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运行机制
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主管本科教学副校长受校党政一把手委托全面负责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各学院院长是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教学副院长受院长委托全面负责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
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是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制定(修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相关文件;负责制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年度工作计划及总体工作安排;负责统筹实施校内各项教育教学专项检查工作。
学校围绕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目标,通过质量监控评价系统和反馈改进系统对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条件保障系统进行监控、评价与反馈,促使学校形成“监控评价→反馈→改进→提高→再监控再评价”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二)部门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校团委、招生就业处、人事处、资产管理处、计划财务处、信息管理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图书馆、后勤管理处等部门是开展教学过程管理和资源保障工作的主要机构。各部门依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范围,通过质量监控评价系统和信息反馈改进系统对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条件保障系统进行监控、评价与反馈,促使部门形成“监控评价→反馈→改进→提高→再监控再评价”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三)教学单位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教学单位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实施主体,负责建立教学单位自身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制定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实施方案及细则。按照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要求,围绕专业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影响教学单位本科教学质量的各环节和因素进行质量保障和常态质量监控、分析与改进,形成“自主构建学院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自主运行→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改进→自我提高→自主完善学院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
六、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吉林财经大学关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修订)》(吉财大教字[2014]26号)废止。
附件: 吉林财经大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配套制度目录 |
序号 |
质量保障系统 |
标准类别 |
制度名称 |
1 |
基础制度 |
基础制度 |
吉林财经大学章程 |
2 |
总纲 |
总纲 |
吉林财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施方案 |
3 |
质量目标系统 |
培养方案 |
吉林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
4 |
质量目标系统 |
专业建设目标 |
吉林财经大学“十四五”本科专业建设规划 |
5 |
质量标准系统 |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
吉林财经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 |
6 |
质量标准系统 |
课程建设质量标准 |
吉林财经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
7 |
质量标准系统 |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
吉林财经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
8 |
质量标准系统 |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
吉林财经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
9 |
质量标准系统 |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
吉林财经大学试题质量标准 |
10 |
质量标准系统 |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
吉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实施细则(修订) |
11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
吉林财经大学教学委员会章程 |
12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
吉林财经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实施意见 |
13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
吉林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学生工作委员会规程 |
14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教师队伍 |
吉林财经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 |
15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教学设施 |
吉林财经大学国家资产管理办法 |
16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教学设施 |
吉林财经大学公用房屋管理实施细则 |
17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教学经费 |
吉林财经大学经费支出管理办法 |
18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教学经费 |
吉林财经大学预算管理办法 |
19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教学经费 |
吉林财经大学本科生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
20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教学经费 |
吉林财经大学教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 |
21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教学经费 |
吉林财经大学学科竞赛奖励办法 |
22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教学经费 |
吉林财经大学教材建设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
23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实习实训基地 |
吉林财经大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
24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信息技术 |
“数字吉财"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 (2023年-2025年) |
25 |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
课程资源 |
吉林财经大学本科优秀教材评选、奖励规则 |
26 |
教学过程管理系统 |
教学大纲 |
吉林财经大学课程教学大纲管理规定 |
27 |
教学过程管理系统 |
课堂教学 |
吉林财经大学教案管理规定 |
28 |
教学过程管理系统 |
选课管理 |
吉林财经大学选课管理办法 |
29 |
教学过程管理系统 |
调课、补课、代课 |
吉林财经大学关于调课、补课、代课的管理办法 |
30 |
教学过程管理系统 |
分级教学 |
吉林财经大学分级教学管理办法 |
31 |
教学过程管理系统 |
双语教学 |
吉林财经大学双语教学管理暂行规定 |
32 |
教学过程管理系统 |
实践教学 |
吉林财经大学关于实施“实践教学引导机制”方案的意见 |
33 |
教学过程管理系统 |
教学研究 |
吉林财经大学重点教研课题招投标办法 |
34 |
教学过程管理系统 |
教材建设 |
吉林财经大学本科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 |
36 |
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
教学检查 |
吉林财经大学教学检查制度 |
37 |
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
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
吉林财经大学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修订) |
38 |
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
教学督导 |
吉林财经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 |
39 |
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
教学信息员 |
吉林财经大学教学信息员制度 |
40 |
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
专项检查 |
吉林财经大学本科教学档案管理办法 |
41 |
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
教学质量(学生/同行/专家评教) |
吉林财经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
42 |
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
教材建设质量 |
吉林财经大学选用教材质量评价办法 |
43 |
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
教师评学 |
吉林财经大学教师评学办法 |
45 |
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
师德师风 |
吉林财经大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
47 |
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
审核评估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 年) |
49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基本状态数据库/教学质量报告 |
本科教学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发布管理办法 |
50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学业预警 |
吉林财经大学学生成绩考核工作规范 |
52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教学检查记录单 |
教学检查记录表 |
53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学生信息员反馈单 |
吉林财经大学教学信息员意见反馈表 |
54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职称评聘 |
吉林财经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 |
55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教学事故认定 |
吉林财经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
56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教学事故认定 |
关于在教师中实行警示制、“一票否决制”、岗位调离制的暂行规定 |
57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教学成果奖 |
吉林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培育方案 |
58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教学竞赛奖 |
吉林财经大学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办法 |
59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教学竞赛奖 |
吉林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评审及奖励办法 |
60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教师资格考核 |
吉林财经大学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管理办法 |
61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教师资格考核 |
吉林财经大学新任教师基础教学能力考核实施办法(试行) |
62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教师资格考核 |
吉林财经大学教师试讲制度 |
64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行动方案 |
吉林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建暨“育人立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
65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建设阶段工作方案 |
吉林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建暨“育人立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集中建设阶段工作方案 |
66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教改项目 |
吉林财经大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方案 |
67 |
质量反馈改进系统 |
教改项目 |
吉林财经大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