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规章制度

教学计划与运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规章制度 >> 教学计划与运行 >> 正文

吉林财经大学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4-06-17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现高等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依据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美育工作意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将美育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落实《美育工作意见》,将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提高美育工作水平和成效,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养全面、能力较强的美育教师队伍,配备能够充分满足美育教育发展需要的高水准场地和器材。逐步完善适合大学生需要的美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支持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形成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文化熏陶、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美育工作体系。

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三、教育内容

(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

(二)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艺术课程,通过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实践活动参与美育体验。

(三)展示吉林省自然人文乡情中的“吉林之美”,包括吉林风土人情、吉林历史、长白风光、民族及民间艺术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吉林之美、东北之美、祖国之美,培养学生爱国情。

(四)发现和宣传“吉财之美”,包括校史、校歌、标识、人物、故事、校园风光等内容,展现教育之美、师生之美,形成吉财美育特色,让学生了解母校、热爱母校、建设母校,培养学生母校情

(五)将课程思政引入美育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引导学生强化文化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四个自信”。

四、工作任务

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积极的审美反应和情绪体验,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一)定位美育目标,完善课程设置

“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

美育课程体系按两大类设计,第一类是以美学和艺术史论类为主题,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开设《美学基础》《中外艺术史》等课程;第二类是以艺术鉴赏类、艺术实践类为主体,开设《素描与色彩》《音乐表演》《摄影》等选修课程。

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促进美育课程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品牌化。

(二)丰富实践活动,增加美育体验

推进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让广大学生在艺术体验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组织学生开展走进自然、走进农村、走进厂矿、走进军营、走进社区的“五走进”活动,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锤炼意志、收获情感。

挖掘学校艺术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将学校的博物馆、艺术场馆向社会有序开放,提升学校艺术资源辐射作用。

(三)营造美育氛围,沁润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建设由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构成,三者共同为学校树立完整的文化形象。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等潜在力量。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高尚情操,启迪聪慧心智,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按照教育部、团中央《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立足营造美育氛围,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立足沁润文化熏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四)建强美育社团,参与文艺展演

支持具有个性文化的美育社团建设,吸引青年学生参与其中,享受其中,美在其中。组建合唱、歌舞、军乐、摄影、曲艺、书法、绘画、礼仪、辩论、服饰、传统文化等学生美育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和大学生艺术展演。

开展具有吉财特色的校园美育文化活动,发挥大学生广播站校园文化宣传作用,打造平安吉财、健康吉财、文化吉财、魅力吉财、青春吉财等五大板块。开展“吉财青年说”中英文演讲大赛、“吉财好声音”校园歌手大赛、“清朗校园环境,建设美丽吉财”、“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与青年谈信仰系列活动”、“五星寝室评选活动”、“秋之韵书画摄影大赛”、“社团嘉年华纳新活动”等活动。

支持学院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美育文化活动,为各学院团委提供资源支持和平台保障,开展我们都是CEO、男生节、女生节、代理妈妈、境外实习、西部支教、新闻主播秀、礼仪风采大赛、青春志共分享、以典会友˙铭记历史读书观影等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美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担任组长,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开展美育工作专题调查研究,建立全面推进美育教育的工作机制。

学校以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为主体,成立美育教研室,配备承担艺术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以美育教研室为依托,吸收团委和其他学院具有美育专业特长的老师加入,组建专兼职美育教师队伍。

(二)建设基础设施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美育教育活动中心,设置美育专业教室。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大学生活动中心、校史馆的功能,利用普通教室开展国学等美育课程教学。在此基础上,为美术、音乐、书法、传统文化等对场地和设备有特殊要求的课程,设置专门的美育教室,如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传统文化教室、媒介素养教室等,并相应配备画架、音响、书案、摄像机、演播器材等设备及易耗品。

(三)落实经费保障

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美育经费投入,设置专项预算,保证经费专款专用。加大美育实习实践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建设校内外美育实践基地。将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艺术社团指导,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等第二课堂指导等计入教学工作量。

(四)完善评价体系

制定符合美育特点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式,把美育工作及效果纳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工作,注重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规范美育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完备、严格的评价测试监督体系。